《上古医药》

史前传说时代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塞维斯(Elman·R·Service)。他在《原始社会组织》和《国家与文明的起源》两书中指出。早期人类社会组织序列,经历了四个发展序列——游团(Band)、部落(Tribes)、酋邦(Chiefdoms Bands)和国家(States)。按照这个分期工具,可以把刚刚踏上新大陆的非洲移民群落称为“游团”;将“半坡”、“仰韶”之类的原始村落称作“部落”;把夏朝视为“酋邦”;把商周划分为“王国”。

1、燧人氏

东亚地区移民期,时间大约距今0.7万-3.5万年前。属于典型迁徙模式,与塞维斯的“游团”时代对应。这个断代依据,是以非洲移民由今越南地区进入东亚大陆的大致时间(距今约3.5万年前-7万年前)为上限。这一时期的技术涵盖了从旧石器、中石器甚至新石器早期的多种状态。燧人氏是这一时期极少的被推论的传说人物。他属于人类而不是神灵。但正是这位被虚构的男人,发明了用燧石取火的方式。在非洲故乡,火的点燃和保存,是祭司的秘密,绝不允许任何人染指。但迁徙和流散改变了这种严厉的制度,而要求每一个分裂出去的游群,能够独立掌握火的点燃和保存技术。“燧”人氏就应运而生。启动了玩火游戏的日常程序。燧人氏的意义不仅在于火的发明,而且在于火种及点火技术的保存与传播。他是日后出现的火神(灶神)——炎神(神农氏)和祝融氏的前身。燧人氏是先秦叙事者进行合理猜想的结果。也是先秦史学家们推演史前史的主要工具。

冰川时代的非洲智人,其流迁的主要方向,正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在智人看来,它比南方更加温暖。这种天真的信念,是驱动人类迁徙的核心动力。荣格将其称为“向日性”(Heliotropin)。在所有方位里,东西至高无上的法则。而向东行走,则是迁徙者抵抗寒冷的终极策略。

太阳是提供热力的最高天体。不仅代表温热。还代表光明、希望与恩典。火焰不过是阳光的一种延伸品。而将光热延续到大山的阴面、暴雨时分、漆黑的午夜以及洞穴或茅舍的篝火之中。跟太阳相比,火是更自由的物质。它进入每一个家庭,在火塘、火灶、热炕里持续燃烧,成为人最贴心的庇护者。 最早是钻木取火,再然后是击石取火。使人们对火的使用前进了一大步,更成为后世火石、火镰等点火工具的核心技术。祝融的意思,“祝”是祭祀,“融”指萤火虫。祝融即指祭祀光明。又因为火是红色的,所以后世人又把祝融称为“赤帝”。

2、有巢氏(发明巢居)

有巢氏,号“大巢氏”,尊称“巢皇”。五氏之一。是提挺氏之孙。通姓氏之一。燧人氏之父,缁衣氏之夫,伏羲氏、女娲氏祖父。祖籍在今淮河流域,出土在今湖南县衡阳市。古巢国国君,中国上古时期部落首领,居住在今安徽省巢湖一带,后迁徙至今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石楼山一带。有巢氏生活在距今约6682-6482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开创了巢居文明。史传有巢氏是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巢居文明的开拓者,仰韶前文化时期古越族人。著名历史学家吕振羽《中国历史通稿》中指出:到了有巢氏,我们的祖先才开始和动物区别开来,从此就开始了人类历史。先秦古籍也有记载。《庄子·盗跖》曰:“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韩非子·五蠹》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有巢氏也是当时部落酋长。

3、伏羲氏(发明人工取火)

伏羲氏又名宓羲,包(庖)牺、伏戏,又称牺皇、皇羲。我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传说人类由他和女娲氏兄妹相婚而产生。战国时的楚帛书,其上有“日月俊生”和雹戏。女皇生下四子之说。之所以采用“雹戏”一词,可能与跟他主司雷雹和闪电的神格有关。《通鉴外纪》说:“上古男女无别,太昊(伏羲)始制嫁娶”,《尸子》说:“庖(伏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三皇本纪》说:“太昊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之遂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拾遗记》说:“有华胥之洲,神田游其上,有青虹绕神田,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长头修目,龟齿龙唇,眉有白毫,须垂危地。”《易·系辞下》说:“古者庖牺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鸡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则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细渔,盖取渚离。”这些都反映了我国由族内婚进步到族外婚。传说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传说表明伏羲氏处于以渔猎、采集为主的母亲系氏族社会。传说八卦也出于他的创作。伏羲乃燧人氏之子,生于成纪,定都在陈地,所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中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伏羲称王,一百一十年后去世,又称“青帝”,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4、神农氏(与黄帝一起被尊为各族的共同祖先)

神农氏,又称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同时,他发明了农业生产和医药,因此成为农业神和医药之神。他去世后,被人们崇拜为南方天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尸子》说:“神农夫负妇戴,以治天下。”世系以母系计。《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这些都说明炎帝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主要特征。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白虎通义》说:“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耕种。”反映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进步到原始农业阶段。中华文明被称作农耕文明,说明农业是中国古代文明最重要的部分,是工业机器社会到来之前,千百年来中国人赖以生存的根基。因此,发明农业的炎帝在中华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后世视为中华文明的始祖之一。中国古代也一直把炎帝视为农神,尊称他为神农。

古时候,人类饱受疾病之苦。炎帝为了寻找治疗办法,亲自尝试各种植物的药性。传说他的身体是透明的,吃了药物之后,可以看到药物在肚子里的反应,这就能够帮助判断药性。由于他遍尝百草,经常中毒,最多的一次,一天之内中毒七十次。后来,他获得了一根红色的鞭子,叫作“赭鞭”。无论什么植物,只要用这根鞭子一抽,立刻就能够显示出它们的性质。这根鞭子其实是古人想象的化验植物毒性的工具。炎帝根据植物药性,治疗人类的各种疾病。最后,他总结了自己的治疗经验,创作了中国第一本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理论基础来论述人体生命规律,因此成为药神。人们至今依然在怀念着炎帝的功劳。据说在太原神釜冈,还存有神农尝药的鼎。又说在咸阳山里,还可以找到神农鞭药。

炎帝发明农业和医药的神话传说是古人对于农业和医学进行的神圣性证明。这些神话传说的世代流传,表明人们对于农业和医学一以贯之的重视与肯定。

五、黄帝(中国古代各族共同祖先)

5、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

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传说炎帝部落后来与黄帝部落联盟,共同击败了蚩尤。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和黄帝共同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为五帝之首,被尊称为“中华人文始祖”。传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称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经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黄帝发明历数、天文、阴阳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纪年、文字、图画、著书、音律、乐器、医药、祭祀、婚表、棺椁、坟墓、祭鼎、祭坛、祠庙、占卜等。黄帝建立古国体制、计野分疆,全国共分为九州。设官司职、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共设120个官位管理国家。对各级官员提出“六禁重”,要求官员节俭朴素,反对奢靡。提出“以德治国”,“修德振兵”,“以德是施天下”,实行“以法治国”,设“礼仪法度”,“治法而不变”。

史书记载,黄帝在农业生产方面有许多文明创造。其中主要有实行田亩制、对农田实行耕作制、及时播种百谷、种植果木蔬菜、种桑养蚕、饲养禽兽、进行放牧制。在缝织、制陶、冶炼、建筑、制造舟楫车、指南车、记里鼓车、制造刀枪马矢等都做出了较大贡献。

而说起三皇五帝乃至后来的夏商周的文化传承,就不得不提河南省新密市这样一个涉及大部分上古文化的考古盛地。河南新密丰富的古文化资源,几乎都与上古史有关。新密位于中原腹地,古老的溱水、洧水横贯全境,是古人类生存的理想之地,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淮南子•天文训》云:我“昔者共公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觉。天倾南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新密的地形正是西北高,东南低;境内的溱水和洧水从市区的东南汇合后流入新郑市;并且在与新郑市交界处的始祖山正是折断了半截且根基有点歪的柱子;在新密、新郑一带,自古就有共工触山的传说故事。史传黄帝之父少典在这里建立有熊国,后来这里成了有熊之墟,流经有熊之墟的“洧水”由此而来。全河南省的裴李岗文化以新密最多,在裴李岗文化时期,新密溱洧流域是最适合古代人类居住的地方。到了仰韶文化时期,目前在新密发现的遗址有21处。到了龙山文化时期,河南的聚落群变成了新密、新郑的聚落群。

随着新密新寨遗址的发掘论证,众多学者都认为黄帝所都之轩辕丘就是新密市之古城寨遗址。其李家沟遗址从地层堆积、工具组合、栖居形态到生计方式等多角度提供了中原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进程的重要信息,比较清楚的揭示了该地区史前居民从流动性较强、以狩猎大型食草类动物为主要对象的旧石器时代,逐渐过渡到具有相对稳定的栖居形态、以植物性食物与狩猎并重的新石器时代的演化历史。填补了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和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之间的空白。

以新密市区15公里的来集镇李堂药王庙,相传始建于唐代,就是为了供奉“三皇”,因伏羲定阴阳、制九针、炎帝尝百草,黄帝教民治百病,故认为都是中华医药之祖。

传说时代里有着许多著名人物,如黄帝、炎帝、帝喾、尧、舜、禹等。应是当时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我国史前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自古以来有多种说法,现在较为一致的是:“三皇”为伏羲、神农、黄帝,“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其中黄帝既是“三皇”之一,又是“五帝”之一。古代传说在反映原始社会的某些特点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是接近历史真实的。在文字记载出现以前,历史靠世世代代的转述而流传。后来被文字记录下来,成为文献中的古史传说。对于远古先民的生活情况,古史传说中有一些正确的揣测。考古资料也揭示了那些传说中氏族的活动情况。